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借钱贷款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武平簸箕板

    漫步风雨林     2017-10-17 14:29:21     浏览:3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漫步风雨林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    簸箕板又名“笼床”,是客家人的传统食品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。簸箕,顾名思义,就是以簸箕为制作工具。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,用勺子将米浆舀入簸箕内,放入锅内用猛火蒸,约五分钟后蒸熟成薄薄一层,整张揭下,把炒好的肉丝、笋丝、香菇丝、豆芽等馅料放入,卷成筒状即可食之,细嫩可口,多食不腻。

        相传以前,朴树村有一位中年汉子离别家人外出学艺,三年多来杳无音信。中秋节的前一天,汉子突然回到家来,一家人欣喜若狂,邻里乡亲闻讯纷纷前来祝贺。晚上,妻子向丈夫叙说了三年多来多亏从乡亲的帮助,才得以维持生活的情形。汉子听了感动不已。为酬谢乡亲们,他和妻子商量,决定第二天中秋节两人同心合力制作一种食品报答大家。

  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汉子就起床,操起柴刀径直向屋后的山上走去,不一会儿找回一根碗口粗的毛竹,劈开后剖成一片片的竹篾,用竹篾编织了一个圆圆的竹匾――簸箕。妻子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琢磨:怎样用丈夫制作的工具制作食品呢?看到丈夫做成的这个形如满月的东西,她想出了好办法。于是,赶紧将自己亲手种出的白花花的大米放进石砵捣碎,然后将碎米粉稀释成米浆,接着用小勺把米浆均匀地舀到簸箕里,再放入锅中,蒸至锅中的水开后,揭盖取出簸箕,趁热将簸箕上的“米浆”剥下。已熟的米浆又白又薄又柔软,像一轮圆月,再包上煮熟的配料,卷起来如玉带一般,她就随口取名为“带子粄”。

    众乡亲吃着夫妻俩一起制作的新奇食品,个个喜笑颜开,赞不绝口,并请他们介绍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。夫妻俩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,全村的妇女很快学会了制作。后来人们觉得“带子粄”不够妥帖,经过商定就改为“簸箕粄”。从此以后,每年的中秋节,不论粮多粮少,村里人总要蒸制簸箕粄来尝尝。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,吃这种簸箕粄的人越来越多,称赞簸箕粄声音也越传越广,从此成了客家有名的风味小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